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 : 
福建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
发布日期:2025年10月15日 12:25

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,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福建省委人才办,省教育厅、发改委、科技厅、工信厅、财政厅、人社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《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。


《实施方案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,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文件精神,聚焦人才培养核心,坚持创新引领、应用驱动、融合赋能、共建共享原则,引导高校以国家战略、市场需求、科技发展为牵引,优化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专业布局,推进人工智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要素、全过程,深化人工智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,推动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赋能,加快人才链、教育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深度融合,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,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提供人才支撑,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智力保障。


《实施方案》包含三大部分:一是总体要求。提出到2027年,实现全省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100%全覆盖、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前沿知识更新100%全覆盖、专任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训100%全覆盖,基本建成“人工智能+”高等教育新生态。二是主要任务。主要围绕学科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关键要素、教与学创新、多方协同育人、教育新生态等,阐述了实施内容、路径、方法、具体目标等。三是保障措施。包含‌强化协同联动、‌加大保障力度、完善反馈机制等内容。


《实施方案》设置五个模块,明确15项工作任务:一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专业建设。优化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,推进人工智能专业集群发展,深化相关学科专业交叉融合。二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关键要素提升。推进人工智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,共建共享人工智能优质课程,联合编写人工智能领域教材。三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创新。推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普及化,推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泛在化,推动人工智能实践创新能力培养。四要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。创新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机制,搭建协同育人创新平台,推进产教共建优质资源。五要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生态。夯实人工智能基础环境,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,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生态。


《实施方案》强调,要完善部门工作联动机制,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,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。要加强教学资源、平台建设、招生推免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保障力度,多维度支撑保障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。要构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评估体系,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,评估结果作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、教学成果评定和人才项目评选等的重要内容。


联系我们

服务电话:

网络:86613752(滨文);61768253(富春)

应用:0571-86633061 

工作时间:

08:00-11:45    13:45-17:00 (工作日)

办公地点:

滨文校区1号楼1楼;富春校区图书馆1楼

举报邮箱:

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举报邮箱 itc@zcmu.edu.cn

直通数改办

专题专栏
专题专栏